9月17日,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传出好消息,经过3个月运行考核,国外进口的乙苯烷基化催化剂失活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节省再购成本上千万。
据公司研究院的工作人介绍,今年年初,吉林石化有机合成厂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催化剂活性下降。催化剂国外生产商判断催化剂为永久性失活。这意味着该厂需要重新购置该类催化剂。
新购催化剂不仅需要上千万元采购费用,而且订货周期长,远水难解近渴。
为此,研究院对“救活”失效催化剂展开攻关。通过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积碳和中毒是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的根本原因。研究人员介绍,一般情况下,碱性氮中毒是不可再生的,催化剂再生前景不容乐观。
为了“救活”中毒催化剂,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催化剂再生实验。经过3个月的研究,找到了符合装置实际的方法。
6月上旬,12吨再生后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厂3个反应器上投入使用。应用结果表明,再生催化剂乙烯转化率达100%,装置运行平稳。这标志着催化剂再生实验取得成功。
吉林石化研究院负责催化剂失活研究的崔龙介绍说:“目前看来催化剂失活的难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处理催化剂失活问题上,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为此我们已经进行了专题立项,下一步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利。”
据了解,许多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弃催化剂本身处理难度大。失活催化剂再利用,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重金属及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