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近日获悉,由中国金融网联合国际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中国金融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主办的“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世界金融论坛”、“第三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全国省级金融办主任圆桌会议”、“第三届中国金融记者年会”将于2008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能源和石油大亨、金融家、知名企业家和国内外300多媒体精英共计1800人将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石油市场走向与金融合作、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全球金融安全与金融中心新使命、中国金融崛起与城市发展新战略”等新命题。这是奥运盛会之后全球石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巅峰盛宴,必将开启后奥运经济时代的新篇章。
继中国金融网成功举办了中国金融大典、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中国金融(专家)年会等影响业界的大型金融盛会后,在其6周年来临之际举办这样的全球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巅峰盛会,将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起一个互动的国际大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抑制油价暴涨带来的金融隐患、能源供给与可持续发展、高油价背景下各国战略选择等热点话题。
高油价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担忧,成为经济会议上最主要的议题。与会经济体纷纷寻找导致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中国国家领导人前不久也已公开表示了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6月7日于日本举行的中美印韩日5国能源部长会议上指出,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市场出现全球化趋势,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日益紧密,大量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石油价格已经成为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金融学概念。而当石油变成一种投机和投资商品时,任何相关因素,包括消费增加、汇率变化、地缘政治局势、自然灾害等等,均可能成为投机和炒作的理由。
中美印韩日5国能源部长已经发表声明,均表示对国际原油价格高涨问题“严重担忧”。
“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2008年是近几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整体急剧下降,而美国应对此负有责任。”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第12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也发出了相同声音。
梅德韦杰夫认为:“导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的实际地位,与其所发挥的潜力和作用不相符合。无论美国市场规模有多么广大,也无论美国金融体系有多么可靠,它们都无法替代全球性的商品和金融市场。因此必须改革全球性的金融结构体制。今天我们目睹的世界金融危机、原材料和食品价格上涨,以及众多全球性的灾难频仍,都清楚地表明全球性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
在国际石油舞台上,中国同样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率团出席了6月22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会议。这是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首次高规格代表团出席参加国际石油会议。《人民日报》援引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的话说:“中国希望与会各方能够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协调,妥善应对高油价给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
有研究预测,原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将导致全球GDP总值下降0.5%。其中,日本因能耗低只下降0.1%,而美国将下降0.4%,中国将下降0.8%。据瑞银估计,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通胀率就会升高0.38个百分点,欧洲及日本的增幅则分别为0.30及0.13个百分点。综合起来看,石油暴涨将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基本面。实际上,石油对国家经济基本面影响的差异,主要不是能耗问题,而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问题。如美国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制造业只占GDP的13.7%,其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在下降,美国进口石油不过是增加“车中油”而已。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石油主要用于生产,即使消费,也是“身上衣”和“口中粮”。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价格上涨绝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
对此,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表示,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令全球经济元气大伤。国际油价持续攀高也加剧了各界对于世界经济前景的焦虑。受中东地缘政治动荡、越南金融危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大国的战略储备需求加大、低库存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原油期货价格触及每桶130美元,能源危机的话题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原油在当今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油价持续攀升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不仅限于实体经济,更可能引发更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
世界顶级经济大师斯蒂芬.罗奇就曾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石油将达到200美元一桶。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石油价格上涨近100倍,高油价背后“刀光剑影”。
石油金融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燃眉之急,世界石油金融大会的召开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世界能源金融大会是全球能源金融的盛会,世界能源金融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参会人员是世界能源金融领域的权威人士,讨论的问题对世界能源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会由中国金融网、亚洲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国际金融家与企业家俱乐部有限公司、中国金融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机构共同主办。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同时大会特别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市场对国际能源市场开发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如何保证工业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悉,世界能源金融大会理事会是被国际社会认可的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发展及和平的、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金融安全。
石油危机若爆发谁将成最大受害者
第四次石油危机魅影若隐若现,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们不断为石油而聚集在一起,除了相互攻击、推诿、埋怨,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对策。
危机闪现
把石油比作血液其实低估了石油的价值,因为血液可以再生。而石油不可再生。
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非常不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
国际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中国金融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郑重提出:如果各国政府能源政策不当,油价继续上涨突破200美元的可能性很大,或酝酿成为“第四次石油危机”。
业内专家表示:要确定石油价格的上涨是否已经到了危机的程度,主要是看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对整个社会、政治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而现在,油价的上涨已成为世界性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某些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因此,石油危机的魅影已现。很不幸,石油危机巨大的破坏力全球已经品尝了3次。3次与产油大国有关的战争使得石油的产量锐减,“工业的血液”的枯竭带来的后果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以及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
现在越南已被高油价拖入危机泥潭。作为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已收到多个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暂缓结清油款的申请,其中包括巴基斯坦。
油价和粮价双双创历史最高已经在部分国家显示威力。今年4月份,海地总理在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暴乱中被迫下台。5月份,需进口大批粮食和石油的摩洛哥也顶不住了,只好向沙特和阿联酋借8亿美元,以缓解当前危机。
曾经是战争直接引爆了石油危机。这次呢?没有战争,但石油价格像3月的风筝一样扶摇直上。美国和欧洲国家说,市场上石油供不应求导致了油价的上涨,矛头直指欧佩克;而欧佩克说,世界原油市场没有出现供应失衡现象,甚至每天原油生产还过剩约50万桶。他们将油价飙升的罪魁指向了美元。
孰对孰错?孰是孰非?国际金融纠纷调解中心、中国金融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认为:与前3次石油危机有别,这次酝酿中的危机则复杂得多。包括供需平衡相对脆弱、美国次贷危机及美元走软、对冲基金炒作、地缘政治紧张及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认识差别等因素。
中国怎么办
如果石油危机最终彻底爆发,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或许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苦苦压抑着国内油价的井喷。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称,2008年中国为补贴油价内外倒挂,付出的成本或将高达45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5.2%。
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吨-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吨-2亿吨,缺口达2.5亿吨-4.3亿吨。
国际原油价格的步步高升使得中国政府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油价高企不下,国内石化石油等企业持续巨额亏损,国家要拿出巨资来补贴相关企业。可是,如果大幅提高油价又会让目前已经十分严峻的通胀形势更加恶化,有可能导致通胀失控,这将使我国经济受到重创。
世界已经行动。6月22日,石油生产国、消费国和石油公司的代表在沙特港口城市吉达举行会议,共同研究油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共有38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和30个石油公司参加吉达国际石油会议。与会国家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英国(首相布朗)、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德曼)、委内瑞拉(能源部长拉斐尔.拉米雷斯)等。
中国也在着手行动。2008年11月3日至5日,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官员、能源和石油大亨、金融家、知名企业家和国内外300多媒体精英共计1800人将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石油市场走向与金融合作、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全球金融安全与金融中心新使命、中国金融崛起与城市发展新战略”等新命题。这是奥运盛会之后全球石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巅峰盛宴,必将开启后奥运经济时代的新篇章。
美元贬值与油价飙升:谁是鸡谁是蛋?
将于11月3日-5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石油金融大会,第一次将石油与金融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研讨“能源危机”与“金融危机”这两个全球最热门话题。
被喻为“黑金”的石油与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一一破解?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将是一次解密之旅。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作为后奥运经济时期石油领域与金融领域联合试水的一次盛会,美元贬值对中国乃至金融格局有何影响,飙升的油价是跌落还是持续高攀,都将成为会议焦点。
美元贬值改变金融格局
布什入主白宫以后,虽然口头上一直表示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但实际上美元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从2001年至今,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已贬值了37%。
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例,从破8、破7到破6势如破竹,汇率创新高的新闻屡见报端。
有专家分析认为,美元贬值既有政治因素,如伊拉克战争;也有经济因素,如扩大出口额的考虑;既有人为政策的因素,也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说,美元的贬值轨迹或者说人民币升值进程正在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格局。人民币升值会使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得到重估。中国的商业银行以人民币为主要经营对象,人民币升值期间,银行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长期渐进的人民币升值将持续吸引国外资金流入,银行拥有较充裕的资金,有利于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
“不过,风险也依然存在。”何世红说。中国银行业容易受到一些行业信贷和产能快速扩张的冲击,经济增长放缓又可能使之面临重大的信贷风险。
油价飙升:美元贬值惹的祸
是什么导致国际油价如此疯狂上涨?有评论认为,石油作为经济引擎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其价格当然受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而数据也证明,市场需求确实一直在上升。但如果仅此就把油价暴涨完全归咎于市场,则既不公正也不客观。实际上,油价屡创新高都是美元贬值惹的祸。
由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走向直接决定着油价的走势。根据现在的市场形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国际油价可能会无止境地上涨。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警告说,到明年,油价可能会在目前创纪录的高位上再翻一番,达到每桶250美元。
据了解,目前有8000亿至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不仅使美国经济在无形中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副财长保罗.克雷格.罗伯茨认为,石油价格高企的两大原因是美元汇率疲软和美联储释放流动性。
美元疲软的原因在于庞大的贸易和财政预算赤字,终结赤字已经超出了美国的政治意愿。美元的流动性泛滥侵蚀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角色,于是卖方要求得到更多的美元,以对冲美元的汇率下跌以及它作为储备货币地位的最终丧失。
为防止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进一步危机,美联储正在释放流动性,而流动性恰恰为石油期货合约的投机提供着资金。正如房地产投机者转手买卖合同推高了房价一样,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也正通过投机高杠杆比率的石油期货获利,以此来修复他们因为次贷危机而出现的亏空。在以高油价为基础,创造出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之前,希望石油期货的泡沫也会破裂。
另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油价。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动攻击的预期已经使目前的需求增加,以建立库存应付石油供应中断。没有人知道这种侵略行为的后果,而这种不确定性推高了油价,因为整个中东可能被大火吞没。然而,仓储设施是有限的,库存增加对价格的影响也有一个限度。
世界石油金融大会承载众多新期许
石油和金融,显然成为当今世界两个最为生动的表情,在更广的范围内吸引着世界更多目光。同时,这两个话题一直搅动世界的焦躁和不安。
在此背景之下,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和金融又将如何变迁;中国又面临怎样的机会和忧虑?相信在中国金融网、亚洲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11月联合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世界石油金融大会上将获得有价值的答案。
全球油价走高
各方积极对话
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金融的动荡不安,挑动着各国绷紧的神经。
6月中旬以来,无论是G8会议、亚欧财长会议,还是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会议等国际重量级经济会议,都没能躲开“粮油价格高涨背景下的全球通胀威胁”这个话题。而包括从大米到豆类各种食品价格,在今年也经历了创纪录的攀升。随着国际一体化程度的日渐提高,通胀加速上涨已然成为世界性问题。
由世界第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牵头组织的国际石油会议于6月22日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举行。根据提前披露的大会宣言草案,该会议呼吁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加强石油市场监管,打击投机炒作行为。
然而,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博德曼在这次会议上表示,石油生产国必须提高产量,以缓和创纪录的高油价给美国及其他国家带来的痛苦。“能增加市场供应的任何行动都很重要,”博德曼在吉达说,“我们欢迎短期增加石油产量,而从根本上说,市场希望看到长期增加石油产量的投资。”他说,不额外生产原油的话,对石油的需求每增加1%,油价可能随之上涨20%。高油价“不仅对美国人的家庭带来严重冲击,也同样影响其他国家的家庭”。
各路“神仙”虽已请来,但有关国家由于利益不同,对油价上涨原因各执一词。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能够就高油价问题加强沟通,仍然体现了各方通过对话与合作应对高油价的积极姿态。
国内油价上调
迈出艰难一步
而中国国内油价问题,首次出现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美国财长保尔森促请中国调高成品油价格,以减低原油需求、抑制国际油价。
6月17日至18日,为期两天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和首都华盛顿特区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带领的美国代表团围绕“经济可持续增长”主题,分专题讨论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周期管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贸易和竞争力、强化投资等议题,并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
王岐山副总理在开幕式上表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成功地举办了3次,双方深入交流了中美间经济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他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中美均面临诸多挑战之际,举行第四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对增加中美战略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紧随其后,国家发改委于6月19日最终推出油价和电价上调政策,开始了艰难的理顺要素市场价格的步伐。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适时进行产业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大宗初级商品的需求,才是避免陷入周期性通胀的治本之策。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指出,能源价格扭曲太大,长期不调整会出问题,调整油价在短期内会推高通胀,但也会使国际市场对中国需求的预期发生变化,从长期看有利于调节国内供求。
据测算,油价每上调10%,推高CPI涨幅约0.5个百分点。而目前CPI居高不下,PPI连续几个月加速上行,不断刷新3年来新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很高。对于备受各界关注的油价调整,发改委在其网站上解释说,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有利于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国内成品油供给,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石油资源节约。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向媒体表示,这次调价并不到位,只能缓解眼前的矛盾。
世界石油金融大会
带来的新期许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石油市场发展均呈现了强化和巨大的变动趋势。
而近10年间,油价疯涨了10倍。国际油价犹如脱缰野马,特别是自今年年初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后,短短几个月内就突破每桶140美元。供求关系和美元贬值的因素和其他投机因素导致了高油价。目前的高油价已经导致全世界的通货膨胀,并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经济增长。
高高在上的油价让世界一片哗然,各方也就高油价成因进行了激烈辩论。
在吉达国际石油会议上,美英等主要石油消费国认为,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是供求紧张,而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增产,是油价高企的重要推手。美国众议院在5月20日甚至通过一项法案,授权美国政府起诉欧佩克操纵油价。
然而,欧佩克一直坚持认为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充足,并称美元贬值、市场投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才是油价飙升的罪魁祸首。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前不久曾说,目前欧佩克日均原油产量约为3220万桶。
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报告,2008年全球市场对欧佩克原油的日均需求量约为3160万桶,低于欧佩克当前产量。巴德里还强调,目前全球原油日消费量大概在8700万桶左右,而石油相关的金融产品日交易量却高达13.6亿桶,因此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推动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和各地区都在积极调整石油和能源战略,以实现能源安全和保障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石油话题一路升温,并因此引起国际社会和世界石油领域对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争议和思考,包括石油金融化、石油产业投资、供需平衡、供应安全、技术创新、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对话和合作等等。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对话已成为常态。而随着首届世界石油金融大会的即将召开,将会把对话推向巅峰,同时,必将揭开石油、能源与金融合作历史暂新的一页。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能源和石油大亨、金融家、知名企业家和国内外300多媒体精英共计1800人将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石油市场走向与金融合作、全球能源开发与金融合作、全球金融安全与金融中心新使命、中国金融崛起与城市发展新战略”等新命题。这是奥运盛会之后全球石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巅峰盛宴,必将开启后奥运经济时代的新篇章。(国际金融报)
在线交流: 121552308
302817315
Copyright © 2003-2025 nhcls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64054号-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