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注氯流程为点,其相关联流程管线为面,由点到面顺藤摸瓜,终于把这个‘剂耗子’揪了出来,注氯量也恢复到正常水平。”9月20日9时,广州石化2号重整装置代理工艺主管牟红旗为及时揪出“剂耗子”的魏业财点赞。
近两天,该装置出了一件怪事。根据参数记录显示,注氯罐V324液位由此前的每天平均下降2厘米增加到了3厘米,催化剂再生系统每小时注氯量由从以前4.5千克逐渐上升到了5.5千克,但再生催化剂样品和待生催化剂样品中的氯含量并没有相应提高。
保持催化剂水氯平衡,能有效保持催化剂在重整反应过程的活性,是调控装置重整反应深度、油品组分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重整进料组分中的水含量是该装置调节再生注氯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近期重整进料组分中水含量数据变化的比对分析,发现重整进料组分中的水含量较平稳,不会大幅度影响注氯量增加。装置联系仪表人员检查调校注氯流量仪表,也没有发现异常。当班班组对这段注氯流程管线进行漏点排查,也没发现泄漏点。
“虽然重整反应深度正常,但这每小时多出来的1千克注氯量到底去哪了呢?”牟红旗百思不得其解。9月19日,他召集班组技术骨干进行分析。
“陈班长,再生器R301注氯点管线有轻微异味,且用湿润的Ph试纸检测外漏气体酸碱度显酸性,我怀疑跟注氯量流失有关,请联系保运人员拆除保温材料,深入检查。”9月19日20时,当班操作人员魏业财在检查催化剂再生注氯下游流程管线中发现了异常,立即向当班班长陈湛明汇报。
拆除保温材料进行检查,发现这段注氯段管线底部有一个隐秘小砂眼。装置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处理后,当班的注氯量就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