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实现了多工序协同运行的量化评价,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国内炼钢厂智能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炼钢厂多工序运行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等评价委员会专家对由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下称山钢莱芜炼钢厂)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完成的“炼钢厂运行优化-动态协同与智能排产技术研发”项目做出了以上高度评价。
炼钢-连铸过程是钢铁制造流程的核心区段。近年来,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和炼钢智能化生产的需要,多工序运行的协同控制技术的研发成为钢铁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
对此,山钢莱芜炼钢厂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物质流运行规律解析,进行了基于炉机对应原则的生产组织模型、多工序运行仿真模型构建,以及多工序协同运行水平量化评价方法等研发工作,最后开发出一种具有较高普适性的多工序运行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炼钢厂物质流运行的动态有序、协同连续,可为不同类型炼钢多工序协同有序运行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该项目实施后,有效地提高了山钢莱芜炼钢厂新区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与对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4000余万元。2020年,该厂钢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