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聚焦有色金属科技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推动有色金属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7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有色金属行业产业升级”,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河南省科学院承办,邀请相关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围绕行业前沿科技热点、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等方面作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桂卫华、黄小卫、聂祚仁、宫声凯、李贺军、沈政昌、赵跃民、杜时贵、刘日平、赵中伟,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宋克兴等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常务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主持会议开幕式。
葛红林指出,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态势向新向好。有色金属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材料和关键支撑。近年来,受益于科技创新突破、“新三样”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稳步推进以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持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行业总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行业增加值、收入、利润在全国工业领域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031.9万吨,同比增长约2.9%;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约7.6%;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6.1%,比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利润总额2178.5亿元,同比增长15.0%。
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矿产高效开发与利用取得新进展,二是绿色低碳冶炼技术实现新跨越,三是高端材料研发获得重大突破。
葛红林强调,随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机遇远大于挑战。特别是新能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加速崛起与深度融合,为有色金属行业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坚持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导向,锚定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活动链条。二是坚持筑牢关键矿产资源安全基石,将“找矿突破”作为核心战略任务,聚焦铜、镍、钴、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把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上升到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战略博弈主动权的战略高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矿产资源支撑。三是坚持全面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快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构建更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四是强化有色行业数智赋能,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山开采、冶炼加工、材料研发、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打造有色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五是强化协同创新力度,要抓紧提炼行业的共性科学和技术难题,攻克行业资源保障、行业装备现代化、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性难题,涌现更多的“从0到1”的原创,在大国博弈中,为我国“工具箱”增添有色金属行业工具。六是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布局海外优质资源,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品牌,加快提升有色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七是强化行业创新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各自优势,畅通有色行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和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汇聚更多的人才资源。
葛红林表示,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作为学术性、科普性、公益性社会团体,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推动行业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他希望,有色金属学会牢记办会宗旨,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一是坚持学术引领。围绕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心组织更多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攻关,提供高质量科技服务。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发现、培养、举荐优秀科技人才,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助力行业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梯队。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办好品牌活动,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聂祚仁、宫声凯、赵中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齐乐华,中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阳春华,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宋克兴分别以《矿物分离的能量学原理(机制)及应用——浮选流体动力学及微细矿物分选》《绿色低碳材料发展理论与实践》《Ni3Al基单晶合金研究进展》《有色冶金技术的创新发展——从喉返神经说起》《基于均匀金属微滴喷射的轻质功能件设计与制备》《工业知识增强大模型赋能智能制造的思考》《铜合金组织性能调控》为题作报告。该环节由宋克兴和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斌分别主持。
本届年会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设31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地质、采矿、选矿、冶金、加工和材料等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汇聚了来自全国著名高校、骨干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的近2000位专家学者与技术骨干,就有色金属领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