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鞍钢众元产业金属制品公司以“绿色循环”为核心,深耕可利用材深加工赛道,通过回收材引进填补资源缺口,以“外联央企登高,内供协同发展”为原则,建立客户矩阵,筑牢市场底盘,用差异化加工摆脱贸易依赖,走出一条“资源细分再加工、客户突破立根基、改革提效增动能”特色路径,实现产值与利润逆势增长。
该公司精准定位可利用材深加工核心主业,形成与钢铁主业深度协同的特色路径,大幅压减传统贸易业务占比,直面终端客户,减少中间环节,集中力量攻坚硅钢和冷轧可利用材加工,提升利润空间;深度融入鞍钢硅钢无废品产业链,通过“主业+配套”模式稳定加工资源,全年硅钢可利用材深加工量实现突破性增长;创新“订单牵引-加工升级-服务延伸”闭环模式,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从合作加工逐步向自主生产、物流配送延伸,新增订单中绝大多数来自长期合作客户,成功成为国内知名企业中小电机战略合作伙伴,风险可控性显著提升;聚焦“材料端+产品端”创新,硅钢加工合格率大幅跃升,夯实了产业根基。
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公司以鞍钢股份新增回收材品种推进降本增效为契机,构建“标准化回收+精细化管控”资源保障体系,通过与相关部门开展磋商、进行跨部门协调、深入厂区调研,完成质量标准制定与技术协议签订;打通回收材试验流程,固化标准,通过“分拣分级-性能恢复/规格优化-成品再造”,将其转化为可用产品,填补资源缺口;制定差异化分拣标准手册,覆盖多类回收品,建立标准化流程,资源供应稳定且大幅增长;建立“日跟踪、周会商”机制,实时监控库存、订单与价格波动,库存周转率与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改善;推行“先购货后加工+现货补库”策略,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大部分原料成本,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保障加工业务连续性。
该公司以国企客户为核心、区域市场为支撑,坚持主动对接、精准匹配、拓展市场长期开发思路。针对不同客户生产标准和技术要求,提供定制化加工方案;以产品性能测试为切入点,用稳定的加工质量和高效的响应速度建立信任;对于重点潜在客户,通过上级单位领导挂帅、高层互访、技术交流等方式,深化合作意向,逐步从单一产品供应向多品类配套延伸。同时,注重通过已合作客户的口碑积累,拓展关联市场资源。在外部合作方面,该公司与多家重点企业达成合作或推进合作进程,部分项目已进入常态化供货阶段,合作品类从基础原料加工向组件加工拓展;成功进入北新建材合格供应商体系,特定业务对接持续深化;硅钢原料、扣片等产品供应稳定,电机基座焊接件联合开发稳步推进;轻钢龙骨加工业务进展顺利,集采平台注册完成;电控柜体及硅钢系列产品业务对接深入,合作落地可期。在内部协同方面,该公司深度对接鞍钢集团相关业务板块,围绕其项目需求提供定制化加工产品,从设备配套到工程建设领域均形成稳定合作,电缆桥架、包装材料等供应持续放量,工程类订单占比稳步提升。在区域市场方面,该公司结合不同区域产业特点输出“加工+服务”组合方案,在华北、东北等区域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及时加工、销售冷轧盒板、硅钢制品等可利用材,销售覆盖面不断扩大,外部收入占比持续增加。
该公司以“效能提升+技术突破”推动运营管理提质增效,为市场突破提供坚实支撑。推行“2+N”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一人多岗”技能认证全覆盖,产线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开展“生存是第一要务,改革是关键一招”大讨论,将目标转化为“一人一表”任务清单,纵剪作业区通过优化刀具创效显著;建立“改革贡献-成长激励”机制,浮动调整核心岗位薪酬,硅钢团队因故障率大幅下降获额外奖励,全员动能充分激发;研发变形钢卷扩径装置,硅钢边角料回收率显著提升;引入智能化分拣系统,分拣效率与边角料增值率同步提高;完善质量体系,办公材料标准通过鞍山市相关部门备案,质量异议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凭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资质获得税收减免,获评鞍山市“绿色制造单位”,政策赋能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