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早晨,兰州石化橡胶部工程师袁继耀一到装置现场,就组织岗位人员把新近生产的氢化丁腈基础胶NBR3650运送到库房里,等待客户试用。“这些新产品质量完全达标,意味着我们圆满完成了国防科工委安排的科研开发任务,为下游企业开发生产氢化丁腈橡胶创造了有利条件。”袁继耀说。
近年来,兰州石化以新发展思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迈向新材料“蓝海”,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其中,80万吨/年乙烯装置应用乙烷裂解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医用料RP260打破国外垄断,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地位;茂金属聚乙烯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电容膜、超高压电缆料等产品的开发走在国内前列。
加速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兰州石化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着力突破炼油和化工生产关键核心技术,依靠技术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炼油生产中,兰州石化利用自有硫酸法烷基化技术新建2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应用最大化生产异构烷烃MIP技术对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进行改造,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公司深化“分子炼油”理念,完成汽油从国Ⅲ到国Ⅵ质量升级;选用直馏柴油最大化生产航煤技术,新建9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使航煤年产能从100万吨提升至140万吨。
在乙烯生产技术创新方面,兰州石化首次应用中国石油自有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建成榆林80万吨/年乙烯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兰州石化生产乙烯149.3万吨,创历史新高。
构建新材料新产品矩阵
走进兰州石化橡胶部丁腈二区域生产线,一块块淡黄色的高羧值丁腈橡胶在传送带上缓缓输送。“用手按压,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弹力,但又有适度的硬度,给人一种扎实、耐用的感觉。”兰州石化橡胶部主任陈东平说。
去年,兰州石化先后完成高羧值丁腈橡胶XNBR2704、NBR2703的工业化试生产,并实现两种牌号可自如切换,填补了这项技术的国内空白,也为市场带来了高质量的全新选择。
兰州石化紧盯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以“高精尖特专”为突破口,形成聚丙烯医用、车用等六大系列产品,打造出聚乙烯电缆、功能膜等五大产品矩阵。首创医药用聚烯烃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采纳认定,率先建成国内首套超洁净生产线,实现了国产化和国际化双重突破,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兰州石化成功攻克茂金属“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生产能力的企业。建成国内最大的丁腈橡胶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军用、民用领域,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持续减排驱动绿色转型
8月5日,兰州石化厂前广场喷泉投用,不仅为附近群众带来了新的景观,也使厂前广场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绿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命题。”兰州石化总经理助理张涛涛表示。
兰州石化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转型的牵引作用,综合考量资源、技术、成本因素,采用先进节能工艺装备、反应过程强化、余热余压回收等新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积极研究二氧化碳矿化、氨化、加氢等资源化技术,为终端碳减排打好基础。
为了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兰州石化利用CO、冷凝、吸附等核心工艺全面完成有机废气治理,采用喷固碱技术完成催化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采用高级氧化工艺技术完成化工污水深度处理改造,采用“调质+离心分离”技术,与历史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总量和固废总量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