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玻璃(0.91-1.09%)综合指数1065.70点,环比上月上涨-0.63点,同比去年同期上涨199.58点;中国玻璃价格指数1072.37点,环比上月上涨-1.01点,同比去年同期上涨212.20点;中国玻璃信心指数1039.03点,环比上月上涨0.92点,同比去年同期上涨149.11点。二月份以来玻璃现货市场预期较好,在春节前期大部分地区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市场价格和相对较低的库存。在后期看涨的市场预期下,春节假期之后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补库存积极性比较高。而生产企业也在不予余力的小幅度哄抬市场价格,通过区域协调等多种方式营造较好的市场气氛。再者春节之后纯碱等原材料价格下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玻璃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进入下旬之后华南市场承压,为了减少和外埠地区的价格差异,部分生产企业连续两次下调价格,累计降幅在80元左右,对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月末全国白玻均价1470元,环比上月上涨-2元,同比去年上涨291元。月末浮法玻璃产能利用率为72.39%;环比上月上涨-0.08%,同比去年上涨3.60%。在产产能92664万重箱,环比上月增加162万重箱,同比去年增加7332万重箱。月末行业库存3395万重箱,环比上月增加222万重箱,同比去年增加-139万重箱。月末库存天数13.37天,环比上月增加0.85天,同比增加-1.74天。
宏观层面:
2月14日,央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M2同比增长11.3%。民生证券固收团队认为,新增信贷低于预期2.3万亿,主要原因在于1月春节工作日减少、春节临近贷款需求季节性下降以及后期央行监管干预所致,但仍高于近三年季节性均值。从分项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6293亿,主要由前期积压房贷释放所致;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52万亿,缘于银行早投放早收益、抢占优质信贷资源等季节性因素,以及去年四季度PPP项目大量落地(预计5400亿)银行将贷款积压到年初。新增社融3.74万亿,同比多增2169亿,主要由新增人民币贷款与表外非标支撑。
2月20日,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在TOP50城市的成交均价排行中,前三位为深圳、上海和北京,成交均价分别为53774元/平方米、38283元/平方米和33412元/平方米。深圳此前房价不及上海,但经历了一轮大涨后,成为了房价最贵的城市。上海和北京则处于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水平。受2016年第四季度政策调控的影响,这几个城市房价上涨的水平受到了明显遏制,年底前均价有所回落。
从区域看,前期价格高企的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市场价格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调;北方地区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西南和西北等地区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产能方面,本月贵州一条600吨新建生产线点火;四川一条330吨生产线冷修停产。
区域走势:
本月以来华东现货市场整体走势尚可,生产企业产销情况基本幅度预期,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春节假期之后,生产企业纷纷取消之前的优惠活动,提振市场气氛。随着公路运输企业的逐渐复工,生产企业出库数量开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而湖北地区船运玻璃凭借低价的优势对江浙沪等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去年同期水平。沙河地区进入鲁豫皖等地区的数量持平。中下旬之后玻璃加工企业开工率一般,对玻璃有效消耗数量有限。月末在部分大型企业出台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市场信心略有减弱。预计下月市场走势窄幅震荡为主。
本月华南市场整体走势波动比较大,生产企业产销情况正常,市场信心相对稳定。华南市场整体需求尚可,加工企业订单也要好于其他地区。部分生产企业下旬连续降价80元以上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强出库和回款,并缩小和外埠地区的价格差异。并非是需求出现了比较大的减少。受之影响华中等地区生产企业产销情况有所减缓,部分厂家库存增加。预计下月华南和华中地区市场需求维持较好水平,价格波动幅度不大。
本月华北市场整体走势一般,生产企业产销情况尚可,但部分贸易商囤货数量较多,市场价格环比略有上涨。沙河地区春节假期之后,贸易商积极采购,除自己补库存外,对本地和周边市场的加工企业的销售力度也比较大,有助于降低沙河地区生产企业的库存。由于销售策略的影响,部分大型生产企业库存尚处于较高的水平。月末环保政策造成沙河地区深加工企业停工,影响了产品消耗。预计下月华北地区市场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
后市综述:
二月份玻璃现货市场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格局,开局一般,对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市场信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春节前的乐观情绪引导下,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开工后补库存比较积极。但下旬之后华南市场价格的大幅度调整,对华中、华东,乃至华北地区的整体市场信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玻璃原片库存趋于正常,再次采购意愿较弱。预计三月份现货市场走势震荡为主,生产企业主要目标是去库存和保持稳定的价格,同时随着纯碱等原燃材料的松动,玻璃现货生产企业很难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