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石化整体“一盘棋”谋篇布局,炼油部算“大账”,做大加工总量,保供创效两不误。
“全力增产石脑油,供效益更好的乙烯装置”,这是今年8月份天津石化给炼油部下达的新指令,而一直以来他们采取的是“增产汽油,压减柴油”优化攻关策略。新的要求打乱了持续优化的平稳节奏,局部利益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随之而来的是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的波动。
炼油部以局部保全局“险境突围”,一方面全力做好石脑油保供,同时最大限度挖掘装置潜力,拓宽盈利空间。2017年,该部原油加工总量和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算大账 局部服从整体利益
已近午夜,炼油部千万吨炼油中控室内,联合五车间3号常减压装置内操张博宇一边精心的调整操作参数,一边和外操进行着沟通。石脑油干点已经从原来的170度提高到了172度,别小看这提高的2度,石脑油的产量每天可提高了近200吨。
今年8月份,国家石脑油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天津石化站在提升全产业链创效能力的高度,做出“全力增产石脑油”的调整动作。新的指令意味着炼油部要勒紧自己的裤腰带,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减少自己在汽油、航煤上的产量,全力为乙烯装置创效保驾。
“大炼油就要有大担当,炼油部会有局部利益的牺牲,但全局上咱是舍小保大,这个账还是要会算的。”生产副经理王云强在调度会上点明了要害。
炼油部优化小组成员立即行动起来,在常规生产石脑油的同时,统筹优化全厂物料平衡,不断调整装置进料结构,将部分直馏航煤进柴油加氢装置增产石脑油。常减压装置、柴油加氢装置均采取超常措施,“一箭双雕”同步实现增产石脑油、减产柴油两大目标。
自8月中旬以来,该部累计供应乙烯石脑油47.8万吨,满足了中沙石化高负荷生产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炼油部的效益损失。
巧算账 唱好增产低凝柴油“重头戏”
“本周2号常减压装置常一线低凝组分全部改为直供3#柴油加氢装置,同时提高3号柴油加氢装置分馏塔C-201塔底温度。目前, -35号低凝柴油产量比调节前提高了4.5%。”周工作例会上,炼油部联合二车间技术员赵晓宇正在汇报增产低凝柴油的工艺调整效果。
-35号低凝柴油是冬季畅销的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如何在降低柴汽比的前提下,还要保证-35号低凝柴油产量,成为该部四季度生产的重头戏。
他们在柴油生产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精心调整生产方案,一方面优化低凝柴油配方比例,另一方面,在调整柴油加氢装置原料性质上下工夫,将两套常减压装置及两套焦化柴油产品合理调整,确保产品十六烷值满足低凝柴油标准。
自10月初生产-35号低凝柴油以来,截至目前累计生产低凝柴油1.2万吨,增效1200万元。
精算账 一切成本均可控
“年初我们与各装置逐一对标,确定了63项节能优化措施,每周坚持对节能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整工艺操作,确保节能效果的最大化。”炼油部技术质量科高晓玲介绍说。“一切成本均可控,节约即是创效”的理念,成为炼油部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管理目标。
各装置精打细算降能耗的举措贯穿全年,年终节能工作例会上盘点,各装置负责人争相晒出不俗的成绩单,其中,两项优化措施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一个是重整抽提装置两个重沸器改造为高通量管换热器,热源由3.5MPa蒸汽改为1.0MPa蒸汽,项目投用后降低了重整抽提装置耗汽量,而且“治愈”了夏季低压蒸汽过剩的“顽疾”。另一个是制氢装置通过优化天然气供料方式,实现高压天然气直供,停运了四台往复式压缩和两台大压缩机,每月同比节电约57万度。
在依靠技术力量优化装置运行进行节能降耗的同时,炼油部各装置更加注重每一个生产细节的把控。各车间八仙过海,各有妙招,对物料消耗进行精细化控制、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操作,围追堵截装置跑冒滴漏等措施,针对性极强,有效解决了成本控制的“疑难杂症”。
1-11月份,炼油部累计完成综合能耗 54.7千克标油/吨,低于总部下达的达标1.29千克标油/吨。其中,3#常减压、2#柴油加氢、蜡油加氢、航煤加氢等装置能耗居集团公司先进行列。